教皇用清真義大利麵請客,意大利『愛國愛教』人士坐不住了。

在意大利幾乎沒什麼比食物來得更神聖。

11月17日,教皇請羅馬的窮人吃午餐,這頓午餐本身沒有獲得媒體的關注,倒是當天的菜單成了新聞頭條。

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本來就不受右派待見,所以當這位教皇陛下請客人吃的千層面裡不含豬肉時,他遭到了保守派媒體的抨擊。

因為梵蒂岡教廷注意到前來作客的部分窮人是穆斯林,所以才提供了清真餐,但意大利右翼人士認為這是一種雙重侮辱:教皇方濟各不僅對移民表現出同情,而且還通過篡改意大利菜的傳統食譜《一般來說,千層面要用牛肉和豬肉混合》來討好穆斯林。

《外交政策》12月24日發表文章《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異端的義大利麵食譜》

極右翼聯盟黨領導人馬特奧·薩爾維尼最近一次在電視上露面時,猛烈抨擊了歐盟,因為歐盟一項要求食品可追溯性的指令使得在南部城市巴裡出售自制義大利麵食的意大利非本國人的生活更加艱難。

這位領導人說:”如果你來到巴裡,你不喜歡聖尼古拉斯和福卡夏面包,那就回你的國家去”。

他提到的分別是這個城市的守護神和一種特色食品。

根本沒人用福卡夏面包挑起是非,但薩爾維尼先發制人,就是想聲明:『我們不需要改變我們的傳統』

在意大利,食物已成為右翼政黨及其媒體界盟友對多元文化和歐洲官僚發動的文化戰爭的中心。

右派認為,傳統美食不僅是民族自豪感的源泉,而且是民族認同的象征。

他們認為,民族認同受到多元文化和政治正確的威脅。

他們發誓要捍衛意大利千層面和意大利餃子——原本的食譜需要豬肉和牛肉的混合物以及豬肉和意式熏火腿的混合物——他們堅持在公立學校須設有耶穌誕生的畫面和十字架,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把這些宗教習俗裡包括不吃豬肉的意大利穆斯林排除在意大利文化之外《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也禁止吃豬肉,但在他的言辭中,猶太人並未被過多提及。

在意大利的猶太人並不多,他們也不全是吃潔食,吃潔食的那些人也很少會讀公立學校。

所以一個意大利猶太人抗議食堂供應豬肉是很少見的》。

在教皇提供了不含豬肉的千層面後,著名保守派天主教作家安東尼奧•索奇在右翼報紙《自由報》上發表了評論文章,指責方濟各追隨『一種自殺性的、多元文化主義的意識形態,導致關於基督教或西方的一切都被全盤否定』。

索奇認為,豬肉做的千層面是『意大利文明的支柱,如同葡萄酒和帕爾馬幹酪』。

教皇引發的千層面爭議並非孤立事件。

博洛尼亞總主教馬蒂奧•祖皮今年10月在城市守護神節當天為窮人舉辦晚宴時,他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遭到了攻擊。

總主教用著名的意大利餃子招待了大家。

根據傳統食譜,餡是火腿或豬排,但為了讓穆斯林客人喜歡,祖皮下令部分餃子的餡用雞肉替代。

這一選擇激怒了薩爾維尼,他指責總主教是在『抹煞意大利歷史』。

教皇用清真義大利麵請客,意大利『愛國愛教』人士坐不住了。

意大利餃子《tortellini》

在那些被雞肉餡餃子激怒的人裡,有保守派報紙《意大利日報》的編輯安德烈•因迪尼,他寫了一篇文章《意大利餃子《及傳統》保衛戰》。

在一次采訪中,因迪尼說篡改餃子的傳統食譜極其危險。

因為『它可能導致我們的社會扭曲,甚至比全球化正帶來的危險更大』。

他特別反對為了迎合另一種不同文化而去改變本文化裡飲食配方。

因迪尼說:『為了不冒犯穆斯林而改變餃子食譜這種主意就像一種挑釁。

保護傳統很重要,要從小事做起』

隨處可見民粹主義右翼喊著要捍衛傳統不受移民文化和全球化影響,意大利也一樣,但它的側重點尤其放在了美食上。

一部分原因是食物在意大利文化中確實占有特殊的地位:許多意大利人對夏威夷披薩的做法感到驚恐,認為披薩中添加鳳梨是一種烹飪犯罪。

不管他們的政治立場如何,你在網上可以看到好幾個意大利大媽的視頻,表達了她們對本國美食在國外被扭曲的震驚。

但是,新聞網站Il Post的時政新聞記者大衛•瑪麗亞•德盧卡認為還有另一種解釋:『意大利是一個愛國主義程度很低的國家,所以他們把意大利餃子或千層面食譜武器化』在法國,食物也被當作武器來對付穆斯林移民: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成員馬麗娜•勒龐已對土耳其烤肉串店『開火』,而法國極右翼民族主義運動『認同主義者』也組織了法國臘腸和紅酒主題節日。

聯盟黨總部位於富裕的北方《曾被稱為『北方聯盟』》,是分裂主義政黨,但也反對移民。

這個黨結合了以上兩個原則,提出了 『要波倫塔《意式玉米粥》,不要古斯古斯米』的口號《波倫塔在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很受歡迎》。

左圖是波倫塔《polenta》,右圖是古斯古斯米《couscous》

但直到近年來所謂的『食物主權』才成為重大的政治話題。

2017年,裡雅斯特市右翼政府以『保護我們的傳統』為名禁止公立學校食堂供應『民族』食物。

2018年,意大利熱那亞市保守黨市長同樣以『維護歐洲傳統』的名義禁止在市中心一些街道開設國際餐館。

幾年前,法國貝濟耶市長羅伯特•梅納德宣佈,他會禁止再新開張土耳其烤肉店,理由是:它們『與我們的文化無關』。

右傾政客們削尖腦袋讓自己看起來像美食家。

後法西斯政黨意大利兄弟黨的黨魁喬治亞•梅洛尼最近在個人人氣上超過了薩爾維尼。

梅洛尼在網上發佈了一系列烹飪視頻,一邊痛罵歐盟,一邊在準備意大利卷心菜沙拉《工序也沒那麼復雜,就是把意大利幹酪、西紅柿、羅勒和橄欖油一層層鋪好》。

薩爾維尼在網上露面時,一半聊政治話題,一半聊美食。

這位聯盟黨領導人還在朋友圈不斷發佈午餐、晚餐或下午茶零食的照片,而且當他在全國各地出差時,也不忘曬曬當地的美食。

意大利兄弟黨喬治亞•梅洛尼發佈網絡視頻,鼓勵大家購買、食用意大利菜

意大利右翼人士強調保護傳統食物,似乎有史以來這些吃的就這樣做,所以不能改變。

但意大利的頭牌名菜往往源自國外或受過外國影響,它們的食譜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變化。

意大利熱那亞大學的人類學家馬可•艾姆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吃的食物是他們生活所在地的特產,但大多數食物是古代或近代從外國傳過來的。

例如,義大利麵來自中國,西紅柿是從美國引進』

聯盟黨心心念念的波倫塔是用玉米做的,也是從美洲引進的。

許多西西裡食譜,包括沙丁魚義大利麵和古斯古斯《是的,西西裡島有古斯古斯》是9世紀穆斯林統治西西裡島時由阿拉伯人引進的。

意大利料理中必不可少的甜品雪芭《Sorbet》,這個詞在語源學上可以追溯到阿拉伯。

博洛尼亞大學的飲食歷史學家馬西莫•蒙塔納裡說:『每一個傳統都是暫時的,是由基於過去的創新所孕育的』比如,意大利餃子是在中世紀發明的。

『19世紀以前,用雞肉或火雞肉來做餡料一直被認為是正常操作』,後來才有了所謂的『隻用豬肉餡』的規定《其實是因為豬肉更便宜,而且可以利用肉鋪的邊角料》。

意大利的烹飪傳統是不可改變的,應當予以保護從而不受任何外國影響和變革,這種觀點雖然沒有歷史依據,但已在意大利右翼的話語中根深蒂固。

2019年11月,一名中學教師因為公開威脅要讓參加反民族主義示威活動的學生不及格成了頭條新聞。

意大利媒體很快指出,這位名叫吉安卡洛•塔拉米尼的老師有自己的個人網站,他在網站上自豪地宣稱自己是種族主義者,『因為我愛波倫塔和意大利餃子』。

紐約大學美食研究教授法比奧•帕拉塞科利稱之為『美食民粹主義』。

他認為,食物已成為民族身份的代名詞,可以讓每個人都與自身相聯系。

帕拉塞科利說:『食物與身份認知相關。

在主權主義者的話語裡,食物就像一把省力的工具,可以撩撥人內心的琴弦。

而且,食物能把重大的全球性問題牽扯進日常生活』

帕拉塞科利說,美食民粹主義起源於左翼,伴隨的是『慢餐運動以及左翼知識分子在去工業化地區所舉行的當地飲食文化復興運動』。

如今,這種言論更受右翼的歡迎,但它在非工業化地區還是有很高的人氣。

政治新聞記者德盧卡指出,在飲食上的懷舊情緒似乎牢牢籠罩著意大利東北部這個聯盟黨大本營。

他說:『威尼托大區一度是意大利的經濟引擎,現在那裡的年輕人要不搬到米蘭,要不移民國外。

在這種環境下,美食已成為大家可以牢牢不放、聊以慰藉的傳統。

但把美食當作傳統來盲目崇拜,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在意大利這樣的國家,誰來決定什麼是傳統,什麼不是?畢竟,在近3000年的歷史中,意大利半島經歷了一系列的侵略,也受到了廣泛的影響。

首先是來自黎凡特的腓尼基人,然後是羅馬人,同時帶來了龐大羅馬帝國的各地飲食影響。

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部落和阿拉伯人輪流入侵半島的不同地區,後來還遭到了奧地利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阿拉伯人引進了古斯古斯和雪芭冰糕;奧地利人帶來了炸肉排《schnitzel》,在意大利被稱為米蘭炸豬排《cotoletta alla Milanese》;著名西西裡島特產莫迪卡巧克力《ciocolato di Modica》是西班牙統治時期的產物。

話說到了19世紀末,意大利最終統一是在一位說法語的國王統治下完成的。

從這個角度看,美食傳統是一種政治建構的產物。

紐約大學歷史學家帕拉塞科利說,這是『基於傳統的發明』。

但無論是否算發明,傳統已然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話語武器:『它能界定你的身份,是一個支柱,是一座堡壘,你可以從中把外人踢出去』

食物尤其能引起共鳴,因為它常常交織在個人記憶、個人經歷和我們最深刻的認同感中。

伴隨我們成長的食物可能會被全球化的浪潮卷走。

這種想法是可以利用的話語武器,雖然它並不準確。

《觀察者網凱莉譯自《外交政策》》